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經濟時代,對用戶體驗的重視怎樣都不為過。體驗不是說給用戶提供了正常的功能,或者給用戶創造了正常的價值,就叫做體驗。而是,要超出用戶的預期,做到他想不到,達到極致才叫體驗。正如互聯網大佬周鴻祎指出的,體驗是在超出預期的基礎上,讓用戶對你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認同。
作為一家IT服務企業,金道也將用戶服務體驗看得非常重要,并以客戶滿意度等多重評價來提升用戶體驗。因為對于用戶來說,只有超出預期的響應速度,超出預期的解決速度,超出預期的服務態度,才是他所感知的良好服務體驗。
什么是體驗?我認為,用戶體驗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感覺。拿最簡單的吃飯這件事來打一個比方。我在飯店,吃飯付賬,這個過程叫作體驗嗎?肯定談不上。這種體驗,肯定是特殊的,肯定是不正常的,肯定是在你的預期之外的。
如果做跟別人一樣的東西,那這些功能并不叫體驗。很多人在抄襲別人產品的時候,經常說某某公司做了什么功能,老板說照著做一個,但是你想沒想過,如果做得跟別人一樣,是沒有機會的。當年我們做的是免費殺毒。當時所有其他品牌的殺毒軟件都要花錢去買,價格都比較昂貴,需要幾百元。有些懂技術的人會在網上找盜版,而大部分電腦都是在“裸奔”。突然有一天,360殺毒比收費的殺毒做得更好,而且免費。在當時,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。有的人還覺得,周鴻祎是個騙子吧?這是一個陷阱吧?但無論用戶怎么想,它會給大家一個強烈的刺激,這就叫體驗。但是對第二家或過了三年再慢慢學習360免費的廠商,大家就不會有這么強烈的體驗了。
另外,如果用戶用完了,感覺及格、良好,也不會形成真正的體驗。體驗要像拿針刺一下,或者踢一腳,讓你印象深刻,才會形成一種口碑。
我推薦大家看一本書,叫作《商業秀》,副標題是:所有的行業都是娛樂業。娛樂業是最靠體驗的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買一瓶水,你喝了沒有體驗,雖然能解渴,但沒有超出預期。花70元看一場電影,在拉斯韋加斯看一場秀,你得到了什么?什么都沒買到,買到的是一個標準體驗。所有的電影、所有的秀能不能成功,在于能不能給你一個巨大的情感沖擊。
在拉斯韋加斯有一個酒店,客人已經結賬退房,在他走出酒店的時候,門童會塞上兩瓶冰鎮礦泉水。這是酒店免費送給客人路上喝的,成本幾乎為零。但是,這兩瓶水給客人的感覺是無微不至的關懷,超出了預期。
出差住酒店,我可能比大家有點錢,但我也很緊張,也不敢動里面的東西,因為酒店里放著水,一打開就是收費的,而且價格還很高。但是,在我離店的時候,如果酒店能夠給我免費送兩瓶水,這就叫超出預期,這就是好的體驗。或者說,房間里兩瓶免費的水喝完了,酒店能及時補上更多的礦泉水,這也叫好的體驗。所以,超出預期的體驗,不一定是給用戶1萬塊錢,而是超出用戶的期望,才能獲得更高的用戶滿意度。
我想到的另外一個案例是漢庭。當年漢庭為每個房間配備了五種頭,適合不同的人睡眠,是國內經濟型酒店中第一個這么做的。按理說,這也算不上什么革命性創新,但確實顧客打開衣柜的時候會感到驚喜,這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期。
再舉一個海底撈的例子,真正吸引很多人去的,是海底撈給大家提供的食材是高檔魚翅嗎?不是,海底撈提供的東西跟其他飯館差不多,為什么大家去海底撈?因為它的服務好。好在哪里?只不過做了一些同行沒有做的事情,比如給你擦眼鏡,給你擦鞋,飯前免費嗑瓜子,飯后免費吃西瓜,能舉出很多例子。還有人開玩笑說,如果你沒有女朋友,走的時候可以帶一個服務員走。海底撈的服務能在網絡上形成話題,能夠自動傳播,就是得益于這種超出預期的體驗。
網上有很多營銷的例子,如果你做的體驗能夠超出用戶預期,就能形成口碑。360做了一個開機小助手,也變成了一個流行的范式。大家會自動轉發,恭喜你,你的工資超越了中國1% 的人,所以本月你要繼續努力;恭喜你,你的起床時間擊敗了寢室里其他三個同學,還有同學起床失敗,正在重起。所以,超出用戶的預期,才能形成體驗。
傳統行業的企業向互聯網轉型,用戶體驗如果把握得好,可能會形成突破。很多大公司宣布轉型,就像革命一樣要實施休克療法,但這不一定成功。也有企業找很多專家、教授、博士,像IBM、微軟一樣建立創新研究院,但這在互聯網上也很難玩兒得轉。要應對變化的商業環境,要進行自我革新,你需要重新回過頭來,研究你的業務流程,研究你的用戶消費習慣,重新看你的用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,你的產品是否給用戶解決了問題。這樣點滴改進,用戶體驗一定會改善。
比如,打開蘋果手機的包裝,你會覺得它跟別的手機不一樣,這就是體驗之旅的開始。有些產品遞交到你手里的時候,就已經充好電了,直接開機就可以用。有的家電送到你家里,還要你自己找電池裝進去,這樣就讓人感到焦躁。有的廠商就把電池一起給你送到,你一裝即可。這些東西重要嗎?對廠商來說,可能都不重要。但是從用戶的角度講,這很重要。怎樣讓用戶很爽,從頭爽到尾,這就是娛樂業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