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跨國管理顧問機構麥肯錫(McKinsey)的分析師,ChristopherThomas總會跳出框框思考,因此這次在市場對物聯網(IoT)的一窩蜂熱潮中,他以該公司亞洲半導體市場研究主管的立場提出對物聯網的質疑,其實并不令人驚訝。
“沒有分析師說物聯網市場不會很大,但我們仍對此抱持保留態度;”在一場由SEMI于美國硅谷舉辦的產業策略高峰會(IndustryStrategySymposium)上,盡管幾乎所有人都對新興的物聯網市場抱持樂觀前景,Thomas的質疑是:“如果物聯網市場規模沒有那么大,或者是得花費比預期更久的時間才能起飛呢?”
一個非?,F實的挑戰是,物聯網預期不會產生短期收益;Thomas引述了一項近期的調查結果,指出在接受調查的高級企業主管中,有八成認為物聯網營收在2017年對公司營收的貢獻度不到10%,還有五成企業高管認為該比例不到5%。
另一項調查則顯示,消費性物聯網產品市場可能很狹隘──Thomas表示,目前可穿戴設備用戶的平均年收入約18萬4,000美元,而智能家庭裝置的用戶平均年收入則約13萬5,000美元,這都超出全球平均家庭年收入7,000美元太多。
而Thomas也指出,市場上對于未來連網汽車將內建更多芯片的討論,可能遺漏了一個即將顯現的趨勢──目前市面上的汽車最多包涵150顆微控制器,但它們大多是沒有效率地散布在不同的子系統中:“隨著工程師重新設計汽車架構,以實現自動駕駛,那些子系統會變得更有效率,芯片也將會更朝整合化設計、處理更多的內容。”
智能手機產業可能衰退?
除了質疑產業界對物聯網抱持的普遍期望,Thomas在演說中也對智能手機、個人計算機(PC)還有中國市場的未來提出一些疑問;他認為,電子產業界正仰仗的幾個趨勢已經有跡象顯示可能會改變,例如智能手機以及中國市場都可能出現衰退,而PC與日本市場則可能復蘇。
“過去幾年在智能手機產業有不少硬件工程師離開,這對該產業來說是負面效應;”Thomas表示,智能手機領域正依循PC的經濟模式──所有都是與產品上市時程有關,創新力道是由應用程序往下推至半導體組件。”
智能手機的毛利已經由30%縮水到10%;Thomas指出:“這意味著沒有錢可留著做研發,就像PC產業的創新只在于操作系統以及處理器,不在其他方面;”他曾在英特爾(Intel)任職近十年,其中有三年是負責中國市場業務。
智能手機產業的景況凸顯了一個電子產業的老問題:“也就是我們無法從芯片以外的東西賺到錢;我們為這個產業做越來越多軟件工作,卻沒有收到報償。”Thomas估計,那些未被認可的軟件價值可能高達750億美元。
芯片公司內的軟件工程師(深藍色)正在創造價值,但所賺取的營收并不如硬件工程師那么多。
在智能手機成為利潤引擎的同時,PC的銷售也可能復蘇──或者是從懸崖墜落;Thomas表示:“PC應用仍推動最大量的先進晶圓制程,因此無論是復興的創新或是另一次大幅度的墜落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同樣的,今日許多電子產業策略依賴中國成長中的市場以及產業,但該國的年經濟成長率已經趨緩、來到了7%,有可能進一步邁向成熟減速至2%左右;Thomas表示:“各種大幅成長力道都已經結束,當所有賭注都壓在上面,中國市場成長趨緩時會發生什么事?那會發生在2年或5年還是10年后?”
Thomas列舉了一連串市況變化的案例,從日本到華爾街,并請臺下的電子產業主管考慮可能產生的沖擊:“有時候就在2~3年內,產業就會有非常不同、或是很糟的某件事情發生,而我們如何因應是關鍵所在。”
“中國政府要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取得成功的雄心是非常實際的,”本身就住在北京的Thomas表示:“大約有1,200億美元的價值是他們想轉移到中國供應鏈的。”他警告指出中國可能會利用價格戰來達成目的。
除了中國,Thomas表示日本有可能會是另一個讓人驚訝的亞洲市場──如果日元價格上揚、以及投資報酬率的窘境緩解,就有機會復蘇:“他們在幾乎所有(電子產業)領域都流失市占率,但他們所擁有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