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效應在小米是如何形成的呢?
“臺風口上,豬也能飛”——這句話是雷總對“順勢而為”很形象的調侃,他極為推崇“順勢”的做事理念。2010年雷總創辦的投資基金就叫“順為”。如果把創業人比作幸運的“豬”,行業大勢是“臺風”,還有用戶粉絲的參與也是“臺風”。
《100個夢想的贊助商》是2013年我們推出的年度微電影。它講述了一個小鎮年輕人堅持賽車夢想的故事,故事原型來自于小米成立之初的真實經歷。MIUI發布第一個內測版本時,第一批用戶只有100人。當時小米籍籍無名,也沒任何推廣,這最初的100名用戶成了小米最珍貴的種子用戶。我們把他們稱為“100個夢想的贊助商”,在MIUI的第一個正式版本里,我們為了表達謝意,把這100名用戶的論壇ID寫在了開機頁面上。
這100個名字,也印在了微電影中那輛賽車車身上。這是一部向用戶感謝和致敬的微電影,也成為了用戶群體和小米員工心目中的經典之作。
這最初100個夢想的贊助商的口口相傳,為我們后續每一周的更新都迎來了倍增的新用戶。他們最早證明了小米的設想:口碑對于好產品的強大推力!截至2014年6月,MIUI用戶已超過6000萬。
早在第一代小米手機尚未發布之前,在MIUI論壇上就出現了對產品特別熱愛的用戶粉絲群體。最早這一稱號并不統一,有的叫“米友”(與MIUI諧音),有的叫“米飯”,后來逐步自發統一為“米粉(Mi Fans)”。“米粉”是小米活躍用戶群體的總稱,他們積極參與到小米的產品研發和品牌塑造等各個環節中。2011年7月我第一次面對媒體,說小米做發燒友的手機,說我們相信好產品會說話,用戶會相互推薦我們的產品。很多人都不相信小米能成功,但正是這一個又一個用戶對我們的認可,推動了我們前行。所以小米內部有一句話:“因為米粉,所以小米”。
我認為粉絲效應是無法設計的,可以理解它是互聯網思想家凱文•凱利“失控理論”的一種表現。
用戶群體性的無意識認知,最終選擇決定了最適合該群體的行為方式,而這其實是最優化的結果呈現。粉絲經濟效應出現后,有的企業也看到了其中價值,但他們恰恰做反了,在開始做用戶互動之前就刻意策劃設計了粉絲群體名稱等,反而讓用戶失去了至關重要的參與感,這并不可取。
粉絲效應都是從一個小族群開始。大家因為某個共同興趣而聚在一起。去中心化的互聯網,未來將分化出無數的興趣族群。
小米先做了MIUI軟件系統,再發布手機硬件。軟硬件都是堅持“為發燒而生”,手機硬件高性能,軟件系統可定制可玩性很高,產品特征鮮明,吸引了很多發燒友用戶。MIUI最早的100個夢想的贊助商是小米用戶的原點,MIUI發布一年后的50萬發燒友是小米手機硬件的種子用戶,小米手機上百萬的論壇活躍用戶是小米所有幾千萬用戶的原點。